peterkay47

  • Home
  •  / 
  • Peter Kay

二零一九年四月五日 若7:1-2,10b, 25-26,28-30

主内亲爱的朋友, 天主的眷顾:在今天的福音里,“犹太人想要逮捕耶稣,但是因为祂的时辰尚未到来,所以没有人能下手。” 天主自有时间,是适当的天主时间,为揭开祂的救恩计划;是一个超越人类能理解的神圣奥秘。祈求恩宠为能更全心地信靠并顺从天主的旨意和时间。 王菲立神父 (耶稣会士) Fr Philip Heng, S.J.

4月5日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五 智慧篇 2:1,12-22 圣咏 34[33]:17-18,19-20,21,23 若望福音 7:1-2,10,25-30 弟子问孟子其长处,他说:「我知言」,但甚么是「知言」?孟子说:「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语言是表达人心的工具,假如好好地观察与反思,听着能知道讲话者的内心。善良的心通常言语也善良,邪恶的心却相反的。因此孟子通过听别人的言语能理解对方的内心。 在今天的福音,主耶稣指出犹太人的内心,祂确实「知言」。犹太人自豪自己是天主的子女,但主耶稣给他们说实话:「你们却不认识他」。犹太人不接受此「丢脸」的事实而要捉住主耶稣。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存在一些「诐、淫、邪、遁辞」,但不容易看出自己的问题。因此,人人需要他者的帮忙来看清楚自己的黑暗方面,最需要的是要面对天主「知言者」的耶稣。人总是喜欢听客气的话语,因为它不会造成伤害。在社会中它的确有作用,但如果只因客气而忽略事实,那客气就失去其意义了。面对自己的软弱是成为强壮的起点。耶稣不只「知言」,祂还有治疗、给予生命的言语。 主耶稣,在这个四旬期,请祢帮助我们有开放的态度,让祢的圣言光照我们内心的黑暗角落。

二零一九年四月四日 若5:43-47

主内亲爱的朋友, 拒绝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谴责犹太人的盲目和拒绝接受祂为他们的救主。反省自己的生活并问:“我是否在有需要时拒绝寻求耶稣?我在日常生活中有爱耶稣,并藉着在有需要的人身上事奉祂吗? 王菲立神父 (耶稣会士) Fr Philip Heng, S.J.

4月4日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四 出谷纪 32:7-14 圣咏 106[105]:19-20,21-22,23 若望福音 5:31-47 今天的读经和福音讨论的主题是「作证」。在福音中,我们听到耶稣以对话的口吻讨论作证。读经告诉我们在听到主的言语之后的正确响应。 耶稣在福音中的话,颇有家人诉情的味道。祂指明了犹太人虽有寻求救恩的途径和方式,却没有正确的动机。最终是,虽有其门,而不得入。耶稣一一罗列每一种方式,具体讲明这些为自己作证的方式。同时,也告诫犹太人不得作证真谛的原因。 在出谷纪,天主和梅瑟的互动过程,当是犹太人在听到耶稣劝勉后,该有的正确态度和行动方式。梅瑟是响应救恩的模范,他没有寻求自己的光荣,也不忘记仰赖天主的仁慈,并从已往救恩的经验中,找到天主施恩的证据。 仰赖天主的宠佑,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天主救恩的证据,并正确运用天主施予的得救恩途径。当我们因各种软弱误入歧途时,我们同样可以仰赖天主的恩宠,像梅瑟一样,不忘记过往,从救恩经验中,找到天主仁慈的有力作证。 主,谢谢祢的俯就!请帮助我认出祢的救恩,并能从各种途径中,发现祢。

4月3日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三 依撒意亚先知书 49:8-15 圣咏 145[144]:8-9,13-14,17-18 若望福音 5:17-30 我们知道若望福音提到的「犹太人」一般是指那些对耶稣怀有敌意的人们。耶稣是人,却称天主为父,这在犹太人当时的语境中,就是暗指耶稣也是神。这正是他们所无法容忍的,可是,耶稣只是镇静地告诉他们,是他们又误解了耶稣。 至于耶稣的大段关于「父子关系」的言论,我们或许会读得云里雾里。然而,若我们静下来,去试着体验一下耶稣的心情,便会了解祂这番话的意思。祂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天主子身分,所以祂知道自己和天主特殊的亲密关系,但同时也在自己「子」的身分中,认真做父让祂做的,即寻求父的旨意。我们若想象耶稣的处境,可能会更加明白。祂知道自己有一般人没有的能力,祂完全可以不按着父的旨意做,或许那些「犹太人」的误解也就没有了。不过,祂仍选择了父的旨意。因为,祂知道那才是祂身分的确证。 身为耶稣的追随者,就得仿效祂,在生活中的选择以寻求天主的旨意为依归,勿为自己保留一个「自己的耶稣」。 主耶稣,请教导我像祢,事事寻求父的旨意。

二零一九年四月三日 若5:24-30

主内亲爱的朋友, 永生-信德:在今天的福音里,耶稣宣称:“听我的话,相信派遣我来者的,便有永生。”要相信耶稣是救主,我们必须真诚渴望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更肖似耶稣。我们有没有活出爱德,表达怜悯之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祝福? 王菲立神父 (耶稣会士) Fr Philip Heng, S.J.

二零一九年四月二日 若5:1-3a,5-9,16

主内亲爱的朋友, 三十年的疾病: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治愈一个患病已三十年的人。当我们患有疾病,经历考验和磨难时,耶稣也理解并“感受”到我们的痛楚,因为祂与我们在一起面对挑战。祈求恩宠能与耶稣“结合”,并体会祂的临在和安慰。 王菲立神父 (耶稣会士) Fr Philip Heng, S.J.

4月2日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二 厄则克耳先知书 47:1-9,12 圣咏 46[45]:2-3,5-6,8-9 若望福音 5:1-16 身体承受的苦楚,可薄弱人的心智,正如今天若望福音的故事给我们揭示的 — 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当然万分期待在水动的一刻,首个下到水池,得到治愈。可是,当耶稣问他「你愿意痊愈吗?」,他却开始讲述他的不幸,说没有人把他放入水池,而非清醒地立即回答:「当然」!一个更清醒的人,甚至可以在某程度上,认出耶稣了;及至犹太人质问他时,他也该嗅到大祸酝酿的气味。可是,此时,填满他脑袋的,却只有对「叫他(我)痊愈了的那一位」的责备。当问到那人是谁,他又「不知道」。后来,当他发现耶稣正是那人的时候,他「就去告诉犹太人」。 若望在第九章给我们讲了另一个故事:胎生瞎子面对质问他的人,显得更清醒更聪明。将两个故事作一比较,可洞悉若望展现不同人物及他们在处于弱势时怎样作响应的能力。 天父,徐徐老去,但觉变得不那么清醒,也好像不能那么专注于祢对我的关爱。求祢赐我们恩宠,让我们虽然年事渐高,属灵的警觉性也高,并能常常享受到祢的同在。

4月1日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一 依撒意亚先知书 65:17-21 圣咏 30[29]:2,4,5-6,11-12,13 若望福音 4:43-54 治好王臣的儿子,是若望福音记述耶稣在加里肋亚所行的第二个神迹。耶稣在行神迹前指出:「除非你们看到神迹和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究竟耶稣所指的「不信」是甚么呢? 四部福音记述耶稣行了许多神迹,不但是为叫人相信祂降生解救人在此世所遇到的种种病苦和困厄,祂更希望人相信,祂就是那位要把人从罪恶和死亡的枷锁中释放出来的天主子默西亚。 看到奇迹,不一定就会信德提升;我们能够看得到神迹,往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信德。有趣的是,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我们每一天都活在神迹中,只是很容易便将生活的种种经历,归纳为自己能力和努力的成果。 福音中的那位王臣,怀着最后的一丝希望,亲自走到耶稣那里去,恳求祂医治他的儿子。愿我们都能像王臣那样,愿意谦抑自下,相信耶稣就是慈悲的主,祂天天倍伴我们,我们不但可以在万事万物中找到祂,祂更是我们的希望。只要是在祂内,我们不会感到绝望。 主耶稣,恳求祢的光照,让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祢的临在、祢的爱和怜悯。

二零一九年四月一日 若4:45-53

主内亲爱的朋友, 耶稣,治愈者:在今天的福音里,加里肋亚人因为目睹耶稣在祂治愈的工作中所流露的怜悯之爱而欣然接纳耶稣。当我们被耶稣“治愈”时,我们感恩是出于自我为中心的爱,还是因着我们自己爱祂为我们的主和救主? 王菲立神父 (耶稣会士) Fr Philip Heng, S.J.